来硕讲法|切记!征地拆迁维权不能做这些事!
误区一、胳膊拧不过大腿,和政府打官司打不赢
【结果:丧失了许多能够获得合理赔偿的有利机会】
中国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拆迁户一听到征地拆迁案件很多就是要告政府及其部门,第一反应就是和政府打官司打不赢。也有工作人员放出风,你们打什么官司呀,连案子都立不上。
的确,行政诉讼中存在立案难、胜诉难等一系列难题,不排除行政机关对法院司法工作的干扰,但“民告官”是《行政诉讼法》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不可剥夺的权利。试想一想,如果老百姓告的没道理,就算立了案也是败诉,为什么不给立呢?不立案说明他们心虚,你们已经胜出了。
我们代理的案件中也遇到过地方法院不立案的问题,后来经过律师向高院等上级法院提起司法程序,最终也立上了案。不仅如此,还帮着许多拆迁户打赢了官司,有通过法院判决胜诉的,还有包括国务院法制办在内的各级法制办裁定获胜的。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安置补偿纠纷,官司还没有打完,经过调解,拆迁户就得到了合理的补偿。
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纠纷胜与败的标准不在于某个官司的输赢,而是要看最终的补偿有没有提高,如果提高了,你就赢了。所以,不要在意一时或一个阶段的胜败,不要问律师能不能打得赢,而要问经过努力能不能提高补偿。
误区二、信“访”不信法。
【结果:久拖不决,最终被法院拒之门外】
一边对法院没信心,认为法院听政府的,一边却又找政府上访。访民一边抱怨上访就是踢皮球,一边还在一层一级不断往上告。如此纠结的原因在于抱着“当官要为民做主”的传统观念不放,认为政府应该为老百姓包办一切,就算打官司,法院也得听政府的。
其实,在一个崇尚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功过是非自然应当由法院依法作出裁判。信访局、信访办这类机构只是一个接待部门,它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更多的作用体现在对信访事项的协调、督查方面,对信访事项往往无权直接解决,就是说“你有权信访,他无权解决”。所以,访民觉得自己像被踢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走完一轮信访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一轮解决不了,就启动下一轮上访程序。周而复始,不断轮回。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2014年初,国家信访局明确表态对于涉诉信访案件一概不接待。这意味着拆迁安置补偿纠纷及与其相关的行政违法案件必须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误区三、 “等”。
【结果:错过了有利时机,丧失了胜诉权利】
征地拆迁涉及人数众多,大家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就选择随大流,希望搭搭便车,等其他人先采取行动或有了结果,再依葫芦画瓢。可是,征收拆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等到征收人或行政机关通知“限期自行拆除,否则就强拆”时,才发现大事不妙。到了法院或法制办,被告知已经过期了,无法受理。
因为,《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均对时效有着具体规定。如: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应该在知道该行为后的两个月内提起行政复议或三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未告知诉权的,在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后两年内起诉;不知道行政行为具体内容的,涉及不动产的为二十年,其他的为五年。一旦超出了法定期限,被(拆迁)征收人将失去胜诉权,即便你再有道理,法制办、法院也会以超期为由驳回复议申请或起诉。所以,大家应该及时行使法律给你的权利,以免过期作废。
误区四、求熟人,找关系。
【结果:鸡飞蛋打】
中国固然是个熟人社会,有人好办事。但是你得先看清楚了求人办的什么事,像征地拆迁补偿这样的事情,十有九不成。拆迁背后有着利益集团,借此获取暴利,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俗话讲,好汉不挡别人财路。按照官场潜规则,张书记的项目,李市长不插手,反过来也一样。所以,不是关系非常铁的朋友,不会问你的事。就算你找到了个熟人替你讲情加价,要知道这相当于那个领导自己口袋里往外掏钱,领导能乐意吗?即便给朋友面子,加了一笔钱,可能一算离你心里想要的数额还差一大截。这个价格接受还是不接受,接受吧,亏得太多,心有不甘,不接受吧,得罪了朋友。搞得自己两头都不是,什么好也没落着。
所以,打铁还得自身硬。求熟人,找关系,这条路不靠谱。
误区五、“怕”,遇事畏首畏尾。
【结果:放弃自己合法利益,被吓唬走】
常常听到拆迁户讲“律师,你不知道拆迁太黑了,他们动不动就堵门砸窗,甚至打人”。我专门代理征地拆迁案子快十年了,整天跟各地各色各样的拆迁单位、政府部门打交道,这点事情还能不知道?可能有些我们办过的案子,你都想象不到。他们偷偷摸摸的搞这些小动作原因在于通过正当的合法的途径没法赶大家走,所以,就通过一些下三滥甚至违法的手段给大家造成心理恐慌,进而达到逼迁的目的。如果有人承受不住,签字腾房,就正中了人家圈套。
遇到违法之事,大家首先要积极报警,事先可以在室外安装监控,为破案收集保留好证据,有条件的也可搞好联防,遇上不法分子,大家齐心协力将其抓获扭送公安。如果公安不依法处理,可以告公安违法。我曾受拆迁户委托,帮他代理了一件由于派出所民警违法办案引起的行政诉讼,最后法院判决公安败诉。从此以后,拆迁地块治安整个好转,拆迁户遇事一报警,公安立马出警赶到。
大家永远记住邪不压正。要知道你的房子、地都是自己合法得来的,没偷没抢,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天经地义。
误区六、“扛”,以武力抗衡,以死相拼。
【结果:未得新房,先进班房】
生活中经常见到或听到一些拆迁户武力对抗强拆事,有用砖头石块砸的,有泼污水汽油的,甚至双方短兵相接,互有伤亡的。其实对于“暴力抗法”,有些拆迁单位或政府并不担心(有的还盼着拆迁户这样做),因为,你的言行一旦过激,触犯了法律,正好借此先拘留。要么签协议出去,要么等着法律制裁。比如青岛平度市陈宝成案件,维权没有成功,因为扣押司机被以涉嫌非法拘禁罪逮捕,安置补偿尚未落实,自己却身陷囹圄。通过武力维权成功的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征地拆迁维权不能光斗勇耍横,更得要斗智。
误区七、贪,面对利益得寸进尺。
【结果:绷段了绳子,一无所获】
这里说的贪,是指极少数拆迁户通过诉讼、信访或其他方式维权后,征收拆迁单位愿意支付的补偿款已经达到或超出了他原先的要求,但自恃手握某个胜诉裁决或其他有利条件,而不断提高自己补偿标准。天津某区拆迁户有两处房子,想要两个指标(四套房),街道办以违反一户一宅的规定,只能给一个指标(两套房),委托律师后,经过一番努力,街道办同意了他们条件。该户又提出他母亲还要一套一居的。最后,房子被强拆了,街道办只同意按照裁决书确定的标准给一个指标。这就是典型的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是拆迁维权中最忌讳的做法。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确定了“同房同价、市场价补偿”等基本原则,所以,大家可以据此测算一下自家房产值多少钱,把这个价格作为将来争取补偿数额的参照基数,只要接近这个参数了,说明补偿基本到位了,就得见机行事,见好就收。否则,谈崩了,吃亏的是自己。
误区八、找律师,图便宜
【结果:因小失大】
宝马、海马、千里马同样都是车,为什么单价能相差上百万呢?因为各自品牌不一样,科技含量不一样。货比三家不吃亏,找律师维权也一样。人人都希望找一位收费又低,办案又好的律师,可是,别忘了还有句话叫“一分价钱一分货”。虽然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是无形的,但服务的结果是看得到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也会根据自身知名度、办案能力等制定收费标准,能力越大,知名度越高,收费就越高,反之,收费就越低。
很多拆迁户想找一个律师为自己风险代理,在不付钱的情况下,还能得到法律服务,误以为这样自己就没有风险了。事实恰恰相反,没有风险的是那位“好心”律师,成了收取代理费,理直气壮;不成的话(损失即便和他工作失误有关),损失得你自己担,一句“我没拿你一分钱”就能把你噎回去。你失去的是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高价值的财产,而省下的律师费连你损失的零头都
50 30529 50 15536 0 0 3702 0 0:00:08 0:00:04 0:00:04 3701到。这就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编辑:征迁小编